才华君

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案 > 策划书

就业主题班会

策划书1.6W

一 基本情况

就业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参加者:

二 内容摘要

王老师发言:

首先,王老师用数字资料简单说明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2006年国家人事部的调查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岗位缺口很大。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毕业生,岗位的缺口更大;接着王老师说虽然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出路,但可以创意创业。创意创业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型、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一名官员指出:“尽管近两年国内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院系有近百个,在校人数近万人,但还是供不应求。当前我国动漫界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这也是国内许多动漫产品无法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大学生在创意产业领域就业创业,这样不仅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生创业难主要反映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的限制。二是缺乏经验。三是心态问题。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资金缺乏。要引导促进大学生在创意领域中创业,必须解决好以上问题。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必须开拓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渠道,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 师生交流

同学们在听了王老老师的简单介绍后,同学们就造成上述大学生就业难和如何克服创业时的困难和王老师做了交流:

(一) 客观因素

1.学校地理

共青学院处于我省北部较发达地区,离省城较近,本地工业发达,交通顺畅,在普遍的共青学子眼里,就觉得有一种就业压抑感,觉得就业机会少,尽管有少许的外地企业来我校招揽人材,但大多数的招聘公司都是本地的,而在学生的眼里,觉得本地的企业不如发达地区的好,有种好向往发达地区的趋势。造成了我院大部分毕业学生对就业的恐惧心理。

2.社会环境

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影响就业心理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市场竞争已成为现在毕业生择业的主要手段,也给了毕业生择业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空间,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公平、公正、自主地去就业的局面。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经济发展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差异、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上仍存在任人唯亲和不正之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从而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3.学校教育

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深化,现在高校不仅重视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已摆在各高校议事日程。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与培训。这个时期的学生会在学校为之提供的社会化教育环境中不断积累生活阅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了解、认识社会,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从而使心理不断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学校的校风、人文环境、教学模式等对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4.家庭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家庭的教育方法、家长的价值观念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毕业生在就业时,其就业心理很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模式为民主型的家庭,毕业生就业时就自信、乐观,敢于面对挑战;溺爱型家庭成长起来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就悲观、无助、自卑感强,寄希望于家长的帮助。当然,父母在子女就业时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也有重要影响,如:有的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有的父母不愿子女到民营或个体企业就业。家庭教育影响着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父母的态度使毕业生在择业时有所顾虑,这些都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二)、主观因素

1、 生理状况

毕业生的年龄大多在23岁左右,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心理还不够成熟。就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于应聘人员的性别、身高、健康状况等有所要求,同时职业本身的性质对从业者的生理状况也有限制,如招警考试要求应试者的视力在1.0以上、色盲者不宜从事需要色彩辨别的职业等。因此生理因素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求职者的心理。

2、 个性特点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兴趣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也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不同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毕业生在择业时有不同的心理观和行为表现,决定了择业的不同取向。如有的毕业生希望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的毕业生甘愿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自主创业,有的学生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有的学生甘愿到艰苦的地方,有的学生择业时消极自卑,有的学生充满自信等等。

3、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体系在求职者头脑中的内在联系。结构决定着能力,不同的知识结构预示着能否胜任不同性质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综合化等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特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更加宽泛、合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对相近或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必要技能的掌握,才能适应因社会快速发展而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

接着王老师为我们讲了国家应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回答:政府应引导大学生,在创意产业领域创业就业,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

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标签:班会 主题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