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君

位置:首页 > 好好学习 > 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六年级

手抄报2.81W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学了就要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语文的手抄报六年级,欢迎来参考!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六年级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关于语文的手抄报

中学语文名言警句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业精于勤,荒于嬉。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14、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8、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1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20、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2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别拿语文不当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公开课、评优课上,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学科整合无疑是新课改中最为抢眼的亮点,然而“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论”。这边刚提倡“整合”,那边有的教师便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全拿到课堂上展示,美其名曰“大语文”,过后还要感叹“艺到用时方恨少”。果真如此吗?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一开始先用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接着就让全班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然后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讲解字词,剩下的时间则让学生发挥想象,讨论怎样表演苏轼喝酒赏月的情形,旁边还有几个女生轻歌曼舞,热热闹闹。整节课教师完全把原诗抛开,对字词的理解犹如蜻蜓点水。我想,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学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歌曲、舞蹈和表演,然而在课堂上一番热闹后,他们在语文方面又学到了什么呢?遗憾的是这类现象目前比较普遍,语文课被“异化”为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等大杂烩,而恰恰把属于“语文”的东西给丢失了,这样的“整合”实在是令人堪忧。

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成了新课改中一个耀眼的大光环,以至有的'地方在评课时把它作为教学的“硬件”——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一书一笔一嘴”的年代似乎已“大江东去”了。我无意贬低多媒体技术,然后但对有些教师的做法确实不敢恭维。有位老师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用了50多张幻灯片来展示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而当讨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时,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这本应成为课堂亮点,却被教师以一句“你们说得都不对”给扼杀了,随后教师迫不及待地把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呈现在屏幕上。课后与该教师交流,不料听到的是:“我的课件没办法把那些答案都体现出来。”为了追求多媒体展示的听觉、视觉效果,而使言语的欣赏、积累、运用等原生态的“语文学习”退出语文课堂,实在可悲可叹!

语文就是语文,跟其他学科有所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作为母语课程,语文课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诚然,语文课本中有的是讲自然现象的,有的是讲地理历史知识的,有的涉及到音乐美术等方面,但所有这一切,仅仅只是作为学习语文的材料而已,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通过语文课传授自然、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否则,设置语文课程便属多余。语文之所以是语文,语文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的同时,再启发学生了解文本是如何表情达意的,然后文本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选用了怎样的文体、怎样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遣词用语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教师上课心中要时时有“语文”的观念,换言之,然后就是语文教学必须有语文的学科含量。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自己的学科个性,然后语文也不例外。就阅读而言,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会用自己学科的眼光来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含有什么历史事件及其评价,地理老师会让学生关注文本中说明了哪些地理因素,政治老师会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的内容。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顾黄初老师有一段精辟的阐述:“教语文当然要教文章,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因此当然也要教文学。只是教文章,主要不是教文章学知识。教文学也主要不是教文学常识,归根结底,还是要分析研究语言运用的范例,借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不少语文课之所以不像语文课。其主要原因就是少了对语言的玩味。然后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语言为本来阅读课文,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以正确运用语言为要求,不管是涉及到哪个领域,采取哪些方式,落脚点都在于品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何愁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