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君

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案 > 制度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范本

制度3.34K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范本,欢迎阅读与收藏。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范本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1

第1条绩效考核目的

1、绩效考核是在必须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透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2、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透过对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态度以及潜力的评估,充分了解其工作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薪酬调整、股权激励、人事变动等激励手段。

第2条绩效考核作用

1、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2、为员工的薪酬决策带给依据。

3、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带给依据。

4、了解员工对培训工作的需要。

5、为人力资源部规划带给基础信息。

第3条绩效考核原则

1、公开的原则,即考核过程公开化、制度化。

2、客观性原则,即用事实标准说话,切忌带入个人主观因素或武断猜想。

3、反馈的原则,即在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务必反馈给被考核人,同时听取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或及时修正。

4、时限性原则,即绩效考核反映考核期内被考核人的综合状况,不溯及本考核期之前的行为,不能以考核期内被考核人部分表现代替其整体业绩。

第4条绩效考核时间安排

绩效考核包括月度绩效考核、季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

1、月度绩效考核适用于勤务系列、技术系列(不含副总工)、管理系列的主管人员(不含销售人员)。

2、季度绩效考核适用于副总工、各部门经理、副经理和主管(不含销售管理人员)。

3、年度考核:适用于本制度适用的所有人员。

第5条考核小组组成

1、组长由总经理担任,负责提出年度绩效考核总体要求。

2、副组长由分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担任,负责监督考核过程并负责处理考核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3、执行组长(负责日常业务的执行)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担任,负责组织安排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各岗位做绩效考核。

4、组员由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负责按时完成对直接下属的绩效考核,指导并监督本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5、人力资源部作为办事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考核结果并统一备案。

第6条考核小组职能

1、成立考核小组是为了组织、实施、监督绩效考核工作。

2、小组成员负责按时完成对适用于副总工、各部门经理、副经理和主管(不含销售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导并监督本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审查批准分管部门的考核结果。

3、考核小组不定期抽查部门考核结果,并针对不合理的考核结果及时提出推荐并纠偏。

4、负责修正公司现有考核制度与考核实际状况可能存在的矛盾,从而使绩效考核制度简明有效并易于操作,最终提高被考核人的工作业绩。

5、负责处理考核过程中被考核人的申诉工作,以确保绩效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2

为提高站的管理水平,实现公司下达生产经营规划目标,促进班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增强组员凝聚力,班组荣誉感,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提高班组长的能动带头作用,班组解决问题能力,体现从量到效益的转变,按效取酬的原则,结合本站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考核条件和标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被考核班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注重工作实绩原则。在对被考核班组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以完成工作实际效益为主;

3、民主公开原则。考核结果及时通知考核班组;

4、全面考核,综合评定。采用工长检查,考核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

二、考核范围

站内所有班组,共五个班组,

分别是试验室班、配合班、修理班、装载机班、机操班。

三、考核内容

1、安全管理

2、文明生产

3、专业管理

4、质量成本

5、精神文明建设

考核满分共100分,考核按《第三搅拌站班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执行。

四、考核方法、程序

1、考核评定执行按月评定,月底结算。

2、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余治刚

副组长:吴鑫、张勇

成员:何治安、蒋技、曾先伟、刘学林、何跃平

3、工长每天对班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月底汇总,评定考核成绩。

4、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工作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5、班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并上报考核领导小组。

五、考核奖金分配办法

1、考核第一名奖励单价提高1%元,倒数第一名单价降低1%;

2、班组长负责分配组员的考核奖金,并上报考核领导小组审核;

3、违反站内规定,对班组进行罚款,记录并上报考核领导小组;班组长进行内部调查处理,上报考核领导小组。

4、考核领导小组对班组长上报的优秀组员进行综合评定和审核,择优进行表彰奖励。

5、班组长根据《第三搅拌站班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自己分配组员收入,并上报考核领导小组。

六、本办法自20xx年4月1日执行,相关事宜由第三搅拌站考核领导小组解释。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3

为了规范车间生产管理,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使其成为一项长期有效的机制延续下去。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考核管理制度。

(一)原则

第一条岗位责任制考核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

第二条考核制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量才适用原则。

(二)考核机构

第四条考核工作在公司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同时由人事部门牵头,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组员有

第五条不同时期考核工作量不同,考核领导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抽调其它部门人员参与考核。

(三)方法与程序

第六条考核的方法采用三项合一的方式,即车间主任由生产主管、人事部、车间员工三方面来评定,形成最后结果。车间其他员工由车间主任、人事部、车间相关人员三方面进行评定,形成结果,此三项的分值比例为4:3:3。

第七条人事部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

第八条考核分为月考核、季度考核、年中考核和年终考核。

第九条车间主任的考核首先由车间员工对其领导力、亲和力、满意度等方面评定,并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其次由生产主管根据其平时表现及车间规划、物品摆放、产量、车间执行力等进行综合打分。最后人事部根据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所得结果对其进行打分。

第十条车间其他员工的考核首先由车间相关员工对其领导力、亲和力、满意度、工作态度等方面评定,并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其次由车间主任根据其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与车间员工配合情况等进行综合打分。最后人事部根据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所得结果对其进行打分。

第十一条综合得分报总经理处,签字以示通过。

(四)考核项目

第十二条车间主任考核项目:

1、车间管理管理状况(有序、可以、无序);

2、车间员工请假审核及员工考核(好、一般、不好);

3、车间卫生情况(干净、不干净);

4、车间物品摆放情况(整齐、不整齐);

5、生产进度跟踪情况;

6、车间及生产情况月总结报告的撰写;

7、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8、车间员工工作安排及调配;

9、报工前的监管;

10、出勤率及加班情况;

11、对公司要求的执行力度(坚决执行、执行、不执行)。

第十条生产管理人员考核项目:

1、车间日生产计划的制定(合理、不合理);

2、车间产品尾数的清查程度(彻底、不彻底);

3、车间产品尾数清理程度(及时、拖延);

4、产品次品率、废品率的计算(准确、不准确);

5、对车间员工不正当行为的指正频率(经常、偶尔、没有);

6、补料申请书的撰写(及时、不及时);

7、生产进度跟踪程度(清楚、不清楚);

第十四条车间统计员考核项目:

1、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准确、不准确);

2、车间报工的真实性(真实、虚报);

3、各订单出货后,次废品率合算及撰写说明报告;

4、反馈问题是否及时(及时、不及时);

5、车间生产计划的分解与安排;

第十五条车间领料员考核项目:

1、物料领取及时性;

2、数据准确性;

3、对废品报废及时性及废品统计汇总;

4、返修品处理及时性;

5、出勤状况;

6、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第十六条车间付料员考核项目:

1、付料的准确性;

2、付料及时性;

3、周付料统计;

4、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5、出勤率。

第十七条包装组组长考核项目:

1、产品包装质量(好、不好);

2、本组当日计划完成情况;

3、本组组员工作情况记录;

4、对本组组员考核情况;

5、临时工作的完成情况;

6、对工作台、卫生责任区的监督检查及清扫安排;

7、本组浪费现象的预防;

8、出勤率;

9、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第十八条印字组组长考核项目:

1、印字的质量;

2、本组当日计划完成情况;

3、本组组员工作情况记录;

4、对本组组员考核情况;

5、临时工作的完成情况;

6、出勤率;

7、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第十九条套套组组长考核项目:

1、产品套套质量(好、不好);

2、本组当日计划完成情况;

3、本组组员工作情况记录;

4、对本组组员考核情况;

5、临时工作的完成情况;

6、对工作台、卫生责任区的监督检查及清扫安排;

7、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8、出勤率;

9、柄裂现象的控制;

10、本组生产浪费问题的控制;

第二十条粘皮组组长考核项目:

1、粘皮的质量;

2、本组当日计划完成情况;

3、本组组员工作情况记录;

4、对本组组员考核情况;

5、临时工作的完成情况;

6、出勤率;

7、与车间主任工作协作程度;

8、本组浪费问题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