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君

位置:首页 > 社会工作 > 面试技巧

求职谨防中"招"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求职者择业心切,招聘中的各类诈骗事件屡有发生。近期是求职招聘高峰期,本报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投诉。行骗花腔五花八门,求职者,特别是初来乍到的外埠求职者需格外小心。

求职谨防中"招"

亲历:求职未果 掏钱还遭吓唬

利用人们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各种名目诱骗求职者掏钱,是骗子公司最常用的伎俩之一。刘先生不久前就中了这类骗子公司的“招”。

刘先生是南昌理工学院一名大专毕业生。说起不久前上当受骗的经历,刘先生至今还怒气难平。

今年6月底,刘先生与同学一起来上海求职。寻寻寻觅觅中数月已过,他和同学一直没有找到满足的工作,不免焦虑。一日,刘先生看到一则招聘广告,称某某公司招聘“计算机操纵员”,看上去门槛不高,而且还特别注明“包食宿”,刘先生和他的同学欣然前往。到达目的地后,负责接待的一位女性“工作职员”表示应聘要录入个人信息,需要交10元钱,“填好资料才能跟经理面谈”。刘先生没有多想便交了钱,领到一张信息表后填写了个人信息。随后,刘先生等便坐着等待“经理”口试。在等待的过程中,该公司的接待电话一直十分繁忙,应聘咨询电话相称多,新来的应聘者也是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像刘先生一样交了10元钱填表后等待口试。

很久,轮到刘先生口试。口试者也是一位女性,基本没问什么题目,拿着刘先生的个人信息说,“你的前提不错,但目前还不能知足公司的要求,要上岗必需先通过培训。”她同时表示,培训和考试需要先交300元,一旦录用后将天天返还50元,并称“考试通过后就能上岗”。刘先生虽有些迷惑,但听对方信誓旦旦,所说的一切好像也在理,而且那么多人跟自己一起应聘,自己不交的话就即是失去了机会,便取出口袋里仅有的100元,交给了对方,表示下次来培训的时候再补齐200元。随后,刘先生还签订了一份书面的所谓“合同”。

   在回去的路上,刘先生和同学结识了两位同样来该公司应聘的求职者,大家把各自的经历一说,发现每个人情况都一样,连“经理”说的话都一模一样。刘先生和同学这时才感觉不妙。

   越想越分歧错误劲的刘先生想要回自己交的100元,便致电该公司交涉,接电话的人表示,“这是你自己同意的,我们已经签过合同了,你自己不想做了就是违约,钱不退的。”刘先生立即表示要向有关部门投诉,对方依旧不肯退钱。几回打电话过去交涉后,对方竟然吓唬刘先生:“继承纠缠不清的话,我们晚上去找你!”

   刘先生此时在沪求职已有数月,糊口费所剩无几,又上当受骗,十分生气。

剖析:骗子公司设置“连环套”

先交信息费,后交培训费,培训后才能上岗,这是骗子公司的惯用伎俩。拆解刘先生与其同学上当受骗的经历,不丢脸出骗子公司设下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圈套。为了制造“真实”的招聘场景,使求职者放松警惕,骗子公司可谓煞费苦心。

圈套一:允诺“高薪”,“包食宿”

骗子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投放的假招聘广告中,无一例外埠凸起“招聘人数多”、“高薪诚聘”、“包食宿”、“一经录用待遇从优”等字眼,而对职位的详细职责描述和要求一笔带过,给人感觉招聘单位好像门槛不高,只要能进去,轻轻松松就能拿高薪。特别是一些外埠初次来沪的求职者,因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求职心切,看到类似的广告便十分动心,认为是个好机会,兴冲冲地赶过去。岂料,这就是受骗上当的第一步。

圈套二: 造足声势———公司正规,竞争激烈

由于骗子公司允诺前提优厚,心动的.求职者不少,接下来骗子公司要做的便是造足声势。据刘先生回忆,当时进入这家公司时,看到有前台,有漂亮的办公桌,还放置了好几台电脑,觉得这家公司的环境还不错,给人感觉挺正规的;另外,接待电话一直来电不断,还不时有新的应聘者加入,现场天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良多人一开始可能还存有戒心,进门一看,“这么多人来应聘,总不至于都上当吧,”便放松警惕,一头扎进了圈套之中。

圈套三:编造“公道”理由,先从小钱收起

骗子公司骗钱往往从小钱开始。接待职员那儿一般会放置一台电脑、一沓子个人信息表,你过去应聘时,接待职员会拿出一张表,并表示“公司要按照同一的格局录入你的资料并打印,填好资料才能跟经理面谈,请交10元钱。”求职者觉得这个理由挺通情达理的,再说10块20块钱也未几,而且每个人都交,不只自己一个。这就是掏钱的开始。

圈套四:先培训或买产品,交钱后签“合同”

正如刘先生的经历一样,随后的伎俩是,一位经理样子容貌的人表示你的前提不错,公司考虑录用,但必需先通过公司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还有的公司是先购买一些产品,倘若你能够在1周(或3天等)之内将产品销售出去,就表明你过关了等等。为了蒙骗应聘者,同时也为了避免纠纷,骗子公司会事先预备一份“合同”,要求应聘者签订,一旦签了合同,就即是认可了先培训后上岗,或先买产品,销售出去后才能上岗。等到应聘者发现所谓的培训考试根本是骗局,或是花高价买来的产品不值钱,而且根本无法倾销出去时,骗子公司就会拿出那份“合同”,声明是应聘者违约或不符合要求。应聘者只好一肚子苦水往下咽,还有的应聘者甚至到最后还不知道是中了圈套,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

招聘会上也有骗局

本报讯 招聘会还是大多数求职者青睐的传统求职途径,但其中也有骗局存在。在求职高峰期,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接到不少求职者的投诉,归纳起来,以下两个题目最为集中:

一是招聘会名不副实。譬如,政府明确划定招聘会免费进入,但目前的招聘会市场,仍存在变相收费的现象。还有的现场情形与主办方的宣传内容相去甚远。如每年都举办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企业常常在展板上写道:“应聘者需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验。”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写明:“本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企业名为招聘,实为作秀。有些企业将招聘会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个秀场,所谓的招聘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在一些招聘会上,有的企业租下多个展台进行精美的布置,工作职员对企业进行热情的宣传,发放企业宣传资料,声势如斯浩大天然吸引众多求职者,而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招聘信息,要么含糊回答,要么绝口不提。收到的简历虽多,但在招聘会后,真正回复求职者的却很少。

警惕: 3类典型陷阱要提防

骗子公司独一目的就是骗钱,但所使用的招数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骗局有以下3种:

1. 先培训或倾销产品,后上岗

和文中刘先生的受骗经历一样,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得先培训,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用度,经由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过了一段时间,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电话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翼而飞。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倾销产品的也是如斯,先让应聘者高价买下一件产品,而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市场,无法倾销出去,最后便公布该应聘者不符合要求。与“先培训”一样,假如应聘者半途反悔,公司便拿出签好的协议,声称是应聘者一方违约,不予退钱。

2. 巧扬名目收守信息费、押金、上岗费

标签:求职 谨防